欢迎来访新宾满族剪纸网!

加入收藏

长白山满族剪纸从濒危到走向世界

2014-12-04

《祭祖》、《挂签》、《野祭》……9日是中国第七个“文化遗产日”,吉林省通化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现场,长白山满族剪纸代表性传承人丛永莉在展位上挂出的满族剪纸作品引来围观。

“在长白山区,这样的剪纸现在很盛行,其中蕴含着很多满族的传统文化。”丛永莉坐在展位前,一边与记者说着,一边用手中的剪刀修剪她的作品。不一会儿功夫,一张红白相间、活灵活现的《白山狩猎》完成了。

放下剪刀,丛永莉向记者讲起了满族剪纸的故事。长白山是中国满族的发祥地,遗存有丰富的满族原生态文化,满族剪纸是其中的重要内容。据学者研究考证,满族剪纸始于明代,满族人在有纸之前已有了剪纸,那是用皮革、鱼皮、桦皮、树叶等乡土薄片材料剪刻而成的粗犷图案。

历经时代的发展,满族剪纸沉淀在中国东北的民间,《人参姑娘》、《白山狩猎》、《姐妹易容》……丛永莉介绍,满族剪纸的每一个作品背后,都会有一个生产、节令、婚丧习俗及民间传说的故事。

不过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满族剪纸曾一度被视为“封建的东西”,几近失传。直到2000年,满族剪纸艺术的濒危境地才得到重视。

“那一年,满族剪纸研究会在多位满族文化传承者的推动下成立了。”丛永莉说,这个机构的建立对满族剪纸艺术的发展意义重大。

除民间行动外,2003年经中国教育部批准,通化师范学院成立了“中国满族民间美术研究中心”,建成“满族民间美术展览馆”,开展了“满族剪纸教学基地”活动。

通化师范学院副院长朱俊义介绍,几年时间下来,已有近万名大中小学学生完成了这一技艺的学习。“剪纸走进课堂,这2010年,长白山满族剪纸被吉林省官方带到了上海世博会,这让具有浓郁民族和地域特色的满族剪纸艺术被更多人熟知。通化市副市长辛立艳介绍,当时各国游客纷纷驻足观看,剪纸展品亦被抢购一空。

辛立艳表示,长白山满族剪纸目前已被当地政府列为重点保护遗存。“吉林当地政府官员和企业家出国访问时常常把满族剪纸当做礼品馈赠外国友人,这进一步增加了长白山满族剪纸在国际上的知名度。”

民间人士也不断推动满族剪纸走出国门。据辛立艳介绍,目前很多旅居海外的满族人士都喜欢将满族剪纸带到国外,这既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也是一种产业的发展。

“满族剪纸在海内外的交流中初见端倪。”辛立艳深信,加以开发包装,不久的将来,这一地域文化有望成为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国际知名品牌

上一条:没有了

下一条:满学会会长赵杰批复成立满文书法研习会

剪纸欣赏

更多